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国旗下讲话 - 正文

考试的前世今生与考试最怕格局小——宋薇

发布时间:2020-11-02 作者:  点击数:

考试的前世今生与考试最怕格局小——宋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聊聊考试这件事情,我演讲的题目是《考试的前世今生与考试最怕格局小》。

潘天俊、周建军、张晓明、陈彦竹、熊学勤等老师都从自身的感悟和理解来诠释“考试”的意义,从而完成“考前动员”的励志与叮嘱。莎士比亚名言:“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佛学禅宗提出的“月印万川”,千江有水千江月。唯一的一个月亮当空而照,它的影子浮现在万川的江河湖海上面。

那么,考试是什么?考试为什么?考试怎么样?

一、考试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印度哲学家,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生命之书》:“若想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发展出自我认识的能力,而自我察觉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一件事……自我认识很显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若想真的认识自己,就必须在行动中、互动关系里察觉自己。考试就是“在行动中、互动关系里察觉自己”。

扑面而来的新中考、新高考改革,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那么,试题如何测评核心素养?考试如何落实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社科院吴伟教授在谈及学科素养时曾说(《历史学科与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学科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各学科独特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科素养属于深入到内心的一种修养,一种影响人们生活的行为。借助这一行为,人们能够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能够养成科学地对待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所以,考试有助于“夯实基础——学科主干知识巩固与梳理建构”,出自曾国藩的《曾国藩遗书》:“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慎终如一,则无败事。”每一堂课,外驱力驱使的学习,以不断重复、机械记忆为主,只能解决简单、直接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内驱力”(感兴趣,真心喜欢,特别想做,做了就很开心很满足)不仅让学生时代的孩子成绩更好,也能帮助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里的达人,而且更可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考试为什么?

没有考试之前,如何论英雄?

周朝的官吏都是贵族化的,所谓世卿世禄,都必须有贵族身份,而且是什么等级的贵族担任什么等级的官吏,天子之官由诸侯担任,诸侯之官由大夫担任,大夫之官由士(即所谓的家臣)承担,只有承办具体事务的文吏,才可以由平民出任。

战国时代是一个上升之途非制度化的时代。虽然有局部的养贤的制度化,如齐宣王的稷下学宫,又如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公子的养客,但这种养贤主要是依赖于主人,往往人存政存,人亡政息。各种机会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随便得到,也缺乏保障,可能朝为座上宾,夕为阶下囚。

秦代的官吏选拔制度湮无可考,但据枝节的史料来看,应该是一种积功升迁的体制。国人不问身份,只要有功(军功和事功),就可以得爵或者做官,然后一点点升上去。

(汉)察举和征辟(zhēngbì。征,读作zhēng时,有招请的义项,辟,读作bì时,有征召推举授官的义项)。察举在汉武帝时形成固定制度,由郡国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汉代太学有考试。考试这种先进的录用制度,是“选贤任能”精神的集中体现,跟门第选官是对立的。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 “权门托请,百姓愁怨”。东汉末年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最初是家世和才能并重。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西晋)左思:咏史(节选)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科举制是隋唐以来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至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 社会等级的存在是任何社会不争的事实。在中国,科举使社会等级不再僵化,可以上下流动,给社会各阶层以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仅存在于戏文之中,在社会现实中也常常出现。科举造就士人,士人以天下为己任,打破官员的世袭,量才授官是我们国家政治一直存在的文化传统。

三、考试怎么样?

我们所处的时代?每个人是否明了自己的时代坐标点?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社会转型期!应有自知的权力和能力!古今社会转型往往需要二三百年的时间,中外社会皆是如此。注视着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从商鞅变法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实现了从封邦建国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疆域国家的转变,这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前后用了300余年的时间。而从1840年开始直至时今的第二次社会大转型,我们也有幸见证了这一时段;在中华民族苦心诣力实现民族复兴和追寻现代化之路上的探索中,我们向前能看见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等人,我们相隔不远,接力棒就在我们手中!

有时考试就是一场战争,就是一场人生命运的选择!甲午这场考试,康有为、孙中山、张謇的答卷就是不同的!

考试的反思,提供的是一种冷静分析的能力、一种洞察的睿智,一种少走弯路至少是不重复过去弯路的能力。考试的反思让我们个人,让我们的国家、民族变得更为成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邓小南《谈“成长”与“长成”》

对待考试,每一次选择:

学生态度: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世上没有“包医百病”的仙方,也没有“施诸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不悖”的真理。不要幻想毕其功于一役。

教师态度:世上当有两全法!不负闱场(应试)不负卿(学生终身发展)!

不论是光彩的成绩经验,亦或是幽暗的负面经历,都会形成强韧的生命力,经验或教训挖深生命的河床,容纳更充沛的水流!考试最怕格局小!

网站:www.mifugz.com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8040威尼斯北侧


© 8040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