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课堂研究成为一种常态——清澜山学校教学教研活动
在清澜山学校,每月一次的创新课堂研究已经成为教学教研一种常态化的活动,我们有一个信念,创新课堂研究的路子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沿途收获点点滴滴的积累,我们就会迎来不断创新的课堂教学。
2018年1月9日,本学期最后一次创新课堂研究活动,多位老师呈现了教学案例。
学前部提供的是外籍教师Hart Pittard在幼儿园3-5岁班上的一节英文课,以中国传统的春节为话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Hart Pittard 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教学特长,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不断变化的面部表情,吸引孩子进入到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同时,通过孩子们在春节耳闻眼见的一些现象和实物,引起孩子们关注的兴趣,并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学读相关的英语单词,让英文词汇的学习发生在一种很自然的过程中而变得不枯燥。同时,Hart Pittard根据幼儿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变化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对孩子的感官形成刺激,使孩子们的学习情绪不断出现新的高点。
科学组提供的是由青年教师刘秋婷在G6-1上的一节生物课,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刘老师的教学从孩子们对校园生物现象的观察引入教学,让孩子们首先就对食物链产生一种直观的了解,接下来,再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孩子们在生活中的见闻相联系,从而很自然地发现更多在自然界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识到这种“链”和“网”的普遍性和广泛性。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提炼出相关知识概念,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培养。在教学中,刘老师还列举了“美国五大湖亚洲鲤鱼入侵”,“澳洲兔子泛滥成灾”等由于食物链的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生态失衡的惨痛教训,让学生在自然科学的课程中领悟到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的重大意义,这正是这堂课教学价值的升华。
2018年2月26日起,清澜山学校6-7年级的科学课程每周5节,其中4节为外教科学课程,1节中教科学课程。
体育组提供的是由刘洪波老师执教G1-2班的一堂足球基础知识——脚内侧踢球的教学。刘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认真的设计,从课前的学情分析到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游学设计)到对教学的评量方法,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学生从游戏中感知脚的不同部位触球,从中体验到脚内侧控球更具稳定性,更是很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感悟的学习过程。游戏活动的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枯燥的足球动作训练,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体育的快乐,增添对体育活动的热爱。最后刘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观看一场足球赛,观察运动员在各种触球动作中,脚接触球的位置,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更是把孩子们的学习引向课后的延伸与拓展。
每节创新课后,教学总监都及时召集评课分析会,校长、科组长、年级组长、授课和听课教师都会参与讨论。大家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评课不是着眼于对教师本身教学能力的评量,而是对课堂所反映的教学理念与方式、过程与结果以及创新要素的分析与探讨。这样的评课指向的是课堂的变革与提升,因此,不论是对听课教师或授课教师,都是一次促进专业发展的学习机会。而由此形成的教学文化,标志着一个学校的教研品质。
文字:唐岳山
照片:王涛
审核:辛颖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