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我院高1910班学生到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孙德昊书记、973首席科学家巩志忠教授、王磊副教授、部分博士生,高1910班家委会代表许骞楠、纪弘泽等同学的家长,10班学生共5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学生在生命科学大楼前与生物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合影
抵达农业大学主楼后,王磊副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微“小”生物,大作为》讲座,向同学们介绍了实验相关的微生物学知识。随后,同学们分组轮换进实验室操作间开始了实操。同学们按照不同的小组分别体验了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闻线虫清新好味道、制作酿酒酵母微生物绘画作品等实验项目。微生物形态千奇百怪、实验过程新奇有趣,同学们按照小组团结合作,收获了丰盛的实验成果。
学生在《微“小”生物,大作为》讲座认真听讲、细致观察
在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中,首先教授带领同学们了解微生物的种类以及Win10平板生物显微镜操作流程;在实际操作环节,教授指导同学们先将微生物盒打开,取出微生物载玻片、再将显微镜物镜先调成4倍镜,将载玻片放入载物台上,用卡尺固定,调节物镜和载玻片距离、聚焦成像,观察微生物整体轮廓形态,再调10倍、40倍、100倍,观察微生物细致结构。
学生在王磊副教授指导下进行微生物实验
在制作酿酒酵母微生物绘画作品的活动时,同学们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将事先改造过的红、黑两种酿酒酵母培养液摇匀;随后将自己喜欢的图形模样涂抹在圆形培养皿内,画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图画;最后细心地放入恒温箱,“指挥”微生物在培养皿内按规定生长。微生物绘画的最终成品十分精美,同学们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微生物绘画作品署名带走。
学生利用培养液在培养皿上“指挥”微生物酵母菌制作自己特色的绘画作品
在生命科学中心,几位博士生先后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阎隆飞雕塑、科学仪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农大最新科研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集中了全校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优势力量,有教授54人,副教授8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等。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创新群体2个。中心包括了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近年来,中心在国家工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发展迅速,成果突出。先后在一系列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论文,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项,获得近百项国内外发明专利等,中心在植物科学、农业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农大为我国粮食高产、抗旱、抗虫等粮食品质改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生参观著名生物化学家阎隆飞雕塑
学生参观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在生命科学中心会议室,同学们认真聆听巩教授“作物驯化与人类生活”的主题报告,了解到中华民族人口变化与作物种植关系密切;同时对转座子、转基因、紫晶米、Bt蛋白、抗虫玉米、基因编辑等基因工程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巩教授、袁隆平、李振声等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活跃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线解决民族温饱问题倍感敬佩。同学们回答了巩教授“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为什么你们不反对转基因?”等问题,还踊跃提出了很有思考深度的疑问,如“Ti质粒大小是多少?”、“有转基因植物,有没有转基因动物?”等等。机智的互动收获了学院老师们的纷纷好评:“智商高,思考能力强。”
学生认真聆听巩教授“作物驯化与人类生活”主题报告
学生与973首席科学家巩志忠教授合影留念
一个下午的实践服务生活充实而快乐,丰富多元的教育体验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农业科技、基因工程的了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同学们收获很大、感受很深。许骞楠同学在周记里写到:“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目前不能在短时间内还原原始生命创造、物种变化繁衍过程,转基因尚停留在发现、利用、转2-8个基因阶段,还远未达到人工设计、大量基因转化批量应用阶段,增强了我们学好物理化学,致力生物科技、为祖国人民研制高产、抗旱、抗虫、高营养的粮食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发扬不忘初心、艰苦创业的精神,勇挑重担、献身科学、发奋图强、砥砺前行,决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殷切希望,向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田间地头为民族温饱发展、祖国繁荣昌盛的科学家致敬和学习。
来源:高19年级组
撰稿:许骞楠
照片:高1910班学生、农大生物学院志路通讯社
审阅:白雪峰 党胜军 杨瑞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